通則的說明
1. 金相顯微鏡分析方法通則的說明
編號 |
JY/T 012—1996 |
---|---|
名稱 |
(中文) 金相顯微鏡分析方法通則 (英文) Generalrulesformetallographicmicroscopy |
歸口單位 |
國家教育委員會 |
起草單位 |
國家教育委員會 |
主要起草人 |
王甫培 |
批準日期 |
1997年 1月 22日 |
實施日期 |
1997年 4月 1日 |
替代規程號 |
無 |
適用范圍 |
本通則規定了用金相顯微鏡觀察固體物質結構的一般方法。適用于各種大、中型的金相顯微鏡。 |
主要技術要求 |
1.定義 2.方法原理 3.試劑和材料 4.儀器 5.樣品 6.分析步驟 7.分析結果的表述 |
是否分級 |
無 |
檢定周期(年) |
|
附錄數目 |
無 |
出版單位 |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檢定用標準物質 |
|
相關技術文件 |
|
備注 |
通則的摘要
2. 金相顯微鏡分析方法通則的摘要
本通則規定了用金相顯微鏡觀察固體物質結構的一般方法。適用于各種大、中型的金相顯微鏡。
定義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 明視場 brigh field
顯微鏡照明的一種方式,照明光通過物鏡垂直地或近似垂直地照射到樣品表面,其反射 光反回物鏡成像,顯微鏡視場區呈顯亮背景。
3.2 暗視場 dark field
顯微鏡照明的一種方式,通過物鏡的外周斜射照明樣品,樣品起散射或反射作用,這些 光進入物鏡成像,顯微鏡視場區呈顯暗背景。
3.3 偏振光 polarized light
電矢量相對于傳播方向以一固定方式振動的光。
3.4 干涉 interference
兩列相干(光)波在相互作用區疊加時產生的光強度加強或減弱的現象。
3.5 微分干涉襯度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DIC)
屬偏光干涉原理,光源發出一束光線經聚光鏡射入起偏鏡后成一線偏振光,經半透反射 鏡射入Wollarston棱鏡后產生一個具有微小夾角的尋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的相交平面,再 通過物鏡射向試樣,反射后再經Wollarston棱鏡合成一束光,通過半透鏡在檢偏鏡上o光和e 光重合產生相干光束,在目鏡焦平面上形成干涉圖像,可用圖1說明。入射光線A通過起偏 振片后在渥拉斯頓棱鏡Ⅰ的界面上分裂成二支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A1和A2,這二支光線經聚光鏡后投到樣品平面 c和d二點上,并通過樣品c、d后,二支光線由物鏡會聚在渥 拉斯頓棱鏡Ⅱ的界面上(棱鏡Ⅰ和Ⅱ相對倒置),這二支光線又 會重合成一支光線A,通過檢偏鏡投在目鏡主焦面上形成了c、 d二點的雙映像點。
方法原理
4.方法原理
根據光的干涉和偏振原理,利用一套光學放大系統組成 的顯微鏡,觀察金屬組織形貌和結構,樣品須先經磨拋等工 序,制備成無劃痕的光滑面。后用相應的侵蝕劑腐蝕表面, 洗凈、吹干,置顯微鏡下觀察。
試劑和材料
5.試劑和材料
根據不同試驗樣品,選擇相應的侵蝕劑。
侵蝕劑有:4%硝酸酒精溶液;三氯化鐵鹽酸水溶液;鹽 酸、苦味酸酒精溶液;王水酒精溶液等。
儀器
6.儀器
6.1 儀器組成
金相顯微鏡由照明系統、顯微放大系統和攝像系統三部分組成,如框圖2。
6.2 儀器性能
6.2.1 照明光源:由鹵素燈50W~100W/12V和強光源氙燈150W~450W組成。
6.2.2 物鏡:符合GB 2609規定,應有一組低倍到高倍的平場消色差物鏡組成。倍率如5x,10x,20x,40x(或50x),100x等。
6.2.3 目鏡附合GB9246規定,雙目鏡(或單目鏡)倍率一般為10x
6.2.4 顯微鏡放大倍數:20x~2000x
6.2.5 用附件變換各種觀察方式的模式有明視場、暗視場、偏振光、干涉、微分干涉襯度。 能取得不同的觀察效果。
6.2.6 附設顯微硬度附件裝置,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組織可直接測定其顯微硬度,該附件包 括維氏(努氏)壓頭及自動測定硬度值顯示屏。
6.2.7 顯微鏡具有兩種攝像系統:135#暗盒(或相機)及葉片暗盒記錄觀察結果。
6.2.8 附設低倍宏觀附件裝置:放大范圍在0.8x~5x之間。
6.3 環境:儀器應在 10℃~30℃,相對濕度小于 70%條件下工作。儀器應避強光照射,并 有良好防震設施。周圍無腐蝕性介質,通風良好。
樣品
7.樣品
7.1 取樣:符合 GB/T13298 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規定進行,用細砂輪、線切割機或火焰 切割等方法截取一定尺寸具有研究價值的部位。
注意:必須使觀察部位的組織不改變。
7.2 樣品制備 樣品的鑲嵌,磨、拋及侵蝕,均應按GB/GTl3298規定進行。
7.3 樣品的保存 金屬和合金樣品應放在干燥器內(內有硅膠),對于易氧化腐蝕的樣品可在其表面涂上一
薄層中性指甲油作保護,再放入干燥器內。
分析步驟
8.分析步驟
8.1 將顯露好的組織結構樣品置于載物臺上。
8.2 開機,打開光源,調整好照明光源使之對中。
8.3 裝上選好的物鏡、目鏡及相應的觀察方式。 顯微鏡功能一般有六種,如明視場、暗視場、偏振光、干涉、微分干涉襯度、顯微硬度
等,根據需要選擇一、二種方式進行。
8.4 用粗細調焦鈕對樣品進行聚焦,同時調整好孔徑和視場光欄大小,至目鏡筒內觀察到 清晰的組織圖像為止。
8.5 選擇好物像視場,用轉換鈕轉向攝影系統,裝上底片即可曝光照相。
分析結果的表述
9.分析結果的表述
通常以照片形式提供并加文字說明,對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定級。 注: 需要查閱全文, 請與出版發行單位聯系.